从熙公祠,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金砂一村斜角头,为清末旅居马来西亚柔佛的侨领陈旭年营建的大型民居群落“资政第”的中心建筑,于清同治九年(1870)兴建,历时14年于光绪九年(1884)竣工。该祠是典型的潮汕近代祠堂建筑,在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和构架系统上遵从传统的营造方式,在建筑装饰、色彩与结构的结合方面,则充分运用了潮汕石雕、木雕及彩画的高超工艺技法,因而极富地方特色,是潮汕祠堂建筑中的杰作。2006年,从熙公祠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概况 资政第是以从熙公祠为中心,左右两座四点金,后有后包,前有大灰埕,南北有龙虎门,外有围墙合围而成的“驷马拖车”式建筑群落。从熙公祠坐东向西,面宽31.22米,进深42.25米,总建筑面积1319平方米,为二进院落布局。前厅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火巷和从厝,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为斗拱抬架式木结构,地面铺大理石规格砖。祠内屋架抱厦及所有梁枋、桁、柱间诸穿、插构件均饰以精美木雕,极尽当年潮州木雕之精华,使整座建筑物显得富丽堂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熙公祠最具代表性的是祠堂门楼的石雕群,整个门楼全部由石雕组成。门楼前埕置一对顾首相望的石狮,正门两边有两个圆滑细润的大石鼓,门上端是遒劲有力的“从熙公祠”石牌匾。门楼立一对整石雕刻的起柿花鸡心线四棱檐柱,柱下有花篮础。檐柱做工精细,打磨得光滑如镜,棱角线条,精准相间。柱上横梁悬着玲珑剔透的倒挂石雕花篮,篾条清晰可见。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镶嵌于门楼壁上的四幅石雕挂屏。南面的是“士农工商”,屏上的山川树木,亭台楼阁,层次分明,构图巧妙;牧童手拉的牛绳,长10厘米,直径只有4毫米,镂空雕就,绳纹清晰,技艺之精,令人叹服。北面的是“渔樵耕读”,屏上有25个人物,或穿插于亭台楼阁之上,或出没于山林曲径之中,生动传神;渔翁抛开的鱼网,网眼疏密有致,网绳精细清晰,巧夺天工。正面的“百鸟朝凤”和“花鸟鱼虫”两幅挂屏,造型生动,层次分明,可谓极尽精雕细刻之能事。 建造背景 陈旭年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幼家境贫寒,自小胸怀大志,因其叔陈源慎无子而过继,以挑担下乡卖油为生。稍长为谋图发展,冒险乘红头船远渡南洋。先是在新加坡以劳工度日,因魄力过人,为人耿直,而备受好评;后以贩布为业,生意公道,而广结良友。在新加坡他结识了当时柔佛长驻新加坡的全权代表天猛公(官衔)依布拉欣,还与其子阿布哈卡结拜为兄弟,并娶阿布哈卡的堂妹为妻,被乡亲称为“番驸马”。后来依布拉欣回新山荣登为柔佛苏丹,陈旭年也移居新山,并获得了柔佛境内第一至第十条港的管辖权。同时还在沿港一带种植胡椒和甘密,成为当时柔佛最大的港主。1870年,阿布哈卡接任苏丹后,封陈旭年为华侨侨长,特授宰相衔,使其地位显赫达到极点。陈旭年在柔佛因行政管理有贡献,如今在新山还有“陈旭年街”纪念他的功绩。 陈旭年除了在柔佛享有广泛的特权,其在新加坡声望也很高,而且也有不少的房地产。在水仙门和皇家山(现新加坡中央公园)附近有广丰、宜丰、宜隆和谦丰四间店号,经营胡椒和甘密,获利巨大。当年,陈旭年除了在家乡潮安建资政第从熙公祠外。1885年,他还在新加坡的克里门梭路和槟榔路的交界处,建了一座外观与家乡相仿的资政第,是当时新加坡著名的“四大厝”之一。1900年,因铁路局在资政第后面铺设铁路,年事已高的陈旭年嫌火车经过时太吵,便将豪宅售卖给政府,回潮州家乡终老。后来,陈旭年在新加坡建造的这座资政第,在沉寂了一百多年后,被租作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在新加坡的分校,使其又引起当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说,新加坡后来还专门把资政第的外观印制成邮票。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