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岩风景区,位于汕头市濠江区达濠大瞭望山。景区包括山脚的大峰祖师庙(俗称祖师公),山顶的青云禅寺和青云岩(初名云岩洞)及诸多石刻。原先上山须登阶而上,沿途有营造于咸丰末年的一曲至九曲诸景。1996年建汕头气象台,自山脚至山顶铺设盘山公路,汽车可直上岩顶。青云岩风景区依山傍海,山明水秀,视野开阔,濠江入海口和广澳表角皆一览无余,素有“海国风光第一山”之美称。1988年列入汕头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佛教胜地和文物保护区,也是潮汕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青云岩」 青云岩在大瞭望山顶,是一巨石垒叠的天然岩洞,为青云禅林的发源地。清光绪《潮阳县志》载:“明嘉靖五年(1526年)五月初五由僧信腾创始。”开石岩洞时凿有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像,据说摸了弥勒的肚子会变得聪明开朗。洞顶巨石则刻绘了云龙图案,形态生动逼真。岩洞有前后门,正门门额仍保留有“青云岩”三字的门匾,是为青云岩肇始之地。 洞外四周保存有清代著名学者姚翰、张国栋、俞旭照、黄润沛的书法墨宝摩崖石刻。这里环境幽静,从洞口俯瞰,可见青翠成片的松林,倾听阵阵的林木涛声,令人心境分外清爽。青云禅寺位于青云岩东侧,俗语俱称为岩顶。
「云岩禅林」 “云岩禅林”是指众多的庙宇和寺观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中最著名的是“青云禅寺”。禅寺初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于寺庙地处山岩之间,环境清静肃穆,前人又称此地为“丹丘”。潮阳武举林天章题署山门匾额“云岩禅林”,并撰联勒石“禅门法护通三界,海国风光第一山”,青云岩“海国风光第一山”之誉由此而来。 文革期间,寺庙遭受严重破坏,几成废墟。改革开放后陆续重修增建,现今青云禅寺主体建筑即由八十年代兴筑而来。1985年时任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匾额“青云禅寺”,悬挂于寺门。潮阳人著名书法家陈大羽书“庄严法界”,达濠书法名家李彧书“青云丈室”。还有商承祚、秦萼生诸书法名家为寺庙题词撰联。 佛寺左侧还有真武庙和关帝庙。真武庙奉祀的是道教神主玄天上帝,此庙建筑年代也很早。庙中仍保存着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铸造的重150公斤的大铜锣和大铜鼓,这正是道教专用的庙堂乐器;殿堂正中,还挂有雍正七年(1722年)汤宽题献的牌匾。关帝庙供奉着代表忠勇仁义的关帝塑像,这是儒家道德风貌的代表。在青云岩这片禅林寺院里,真可谓释儒道三教共处,来这里瞻仰朝拜的民众各种各样,这也反映了潮汕人信仰的非宗教性,在心理上只有“教神”而儒释道不分。
「大峰祖师庙」 大峰祖师庙,当地俗称祖师公,位于大瞭望山山脚,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924年重修。大峰祖师是北宋潮阳著名高僧,因其济世救民、广施善德而深为后人景仰,潮汕地区有300多处善堂就是以他为号召设立的。 大峰祖师庙前有“高山流水”水景。拱桥亭榭,有牛渚西江、坐竿渭水诸景。右侧龙泉洞有山泉,供水德星君神位。大峰祖师殿前有嵌瓷松鹤水池,水中蓄鲤。殿后为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周围有财神诸配殿,殿后古榕成荫。在大峰宝殿、大雄宝殿两重建筑的东面筑有大峰亭和三圣阁。三圣阁内供神农、孔子和济公。 大峰祖师庙堂依山构筑,奇石峋嶙,清泉流淌,洞穴相通,构成了许多清幽美丽的小景观,如龙泉琴韵、别有洞天、小桃源等等。那曲径蜿蜒,把多姿跌宕的石室联在一起,形成了清幽的洞穴,后人称之为“十八洞”景观,远近闻名。
「祗园石刻」 “祗园石刻”和山间亭台阁榭及摩崖石刻,在大峰祖师庙左侧山下。有民国李栖云“祇园”、“扪涛”,清咸丰张国栋(字云生)“遮却山泉流曲折,不容轻易到人间”诸石刻。在巨大岩石缝隙之间,有清泉淙淙流出,泉水迂回曲折,形成了游览的天然胜景。 早在1921年,旅居越南的华侨及在上海经商的潮人,曾集资在这里修建了山房屋舍,名为“南山南”、“北山北”。崖刻《南山南序》称赞这里的山水说:“瀛之东背山面水,一天然胜地,三界频九岩诸名胜,咸是以供士大夫之游赏。……”山涧流泉周围,怪石曲径旁边,山野石壁之上,留有很多情景相配的文人墨客游览的即兴题词题诗,如“香远益清”、“山高水清”、“深水垂钓、“闲趣”等等,后来有人为这里命名为“祗园”,“祗园石刻”于是远近闻名。 青云岩风景区有100多题摩崖石刻,是一处丰富的文化宝库。这些石刻,有诗词,有撰文题句,多种多样;书法字体上,行草隶楷篆兼备;在内容上,是青云岩清美环境的写照,很值得品味观赏。现在能辨认的最早的石刻,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古越徐世绪题刻的七言律诗和道光二十年(1840年)安徽省贵池县姚瀚题刻的《题诗》。(姚诗云:“青云岩可比丹丘,岁岁登高到上头。鞠有黄华才是节,树无红叶不成秋。尽倾元亮千瓢酒,难破樊川万古愁。放眼峰头望不囗,海天空阔两悠悠。”)
【景区门票】全天候免费 【公交线路】汕头8、16、35、37路公共汽车,在青云岩风景区下。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