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洞”的“遗音” -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8 11:40:53   浏览次数:927

  “黎明洞” 原称“石厝洞”,位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西南二公里处的石厝村后的石厝山,后因明末清初爱国志士廖天佐和刘锷在此隐居,才改名“黎明洞”。 黎明洞者,有离开明朝之义,也寓意别处皆阴暗,此处还独有光明之意。

  我热爱捷胜这座“上下六百年文化悠久,方圆八百里风情敦厚”的古城,而对于“黎明洞”的神往,源于读了廖天佐的《迁移图说》:“沿海居民纷纷俱欲迁入内地,弃其室庐田畴,抛其器用家资……扶老挈幼,携妻带子,鸟惊兽散,逐队迁居,阵阵拥入。及至界边,栖迟路旁,寄宿荒郊。蜂屯蚁聚,不顾攴风露宿,那管带雪披霜。数日之内,或同比邻寄宿庙宇,或同亲如屯聚山头。日则被打被骗,指为海逆散党;夜则被搜被抢……举家共丧沟壑,不择老少贤丑……十分之中存无四五,十室之内死有六七。……”如实记录沿海居民因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颁发“迁海令”所遭遇的苦难,字里行间饱含血泪控诉,其为民间疾苦拍案疾呼的情操令人肃然起敬。扼腕之余,细细品味的是一个知识分子不凋的鲜活的灵魂,穿越岁月风雨仍然焕发异彩。

  暮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应邀参加 “健康直通车进农村” 志愿者活动,与石厝村邂逅相遇。午休时间,同行的小洪陪我前往瞻仰“黎明洞”,走过几条村道,约5分钟就到达山下,沿着村民修建的石阶,缓步而上,苍翠尽收眼底,让我想起唐人《春行即兴》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的诗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捷城名士刘学倜在北洞门题刻的一副对联,联曰:“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 ,横批“阃外光华”。举步入洞,豁然开朗,十多块巨石重叠相彻成屋舍,面积约200多平方米。在石头间隙处,还残留旧日墙角。几缕阳光从石缝隙蜿蜒穿入,洞里有些暗淡,很是寂静。睹物思人,心里透露出来的缕缕情绪自然是我对廖天佐和刘锷两位先人的赞叹和缅怀。

  廖天佐生于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年),原籍陆丰甲子,自小在捷胜所城长大,天资颖悟,十余岁中秀才,后几次乡试因科场舞弊不第,遂抛绝求取功名之念来到石厝山隐居,并将石洞改为“黎明洞”,自称“一窑天居士”。 刘锷乃明末的一位领将,兵败后逃落捷胜城,不愿降清,眼看复明无望,遂慕廖天佐之名,与之隐居。

  黎明洞“东南门”三字现已毁坏,但也留有一副石刻对联,联曰:“石洞烟霞古,乾坤岁月长。”横批“山海奇观”。明万历年间抗倭名将刘松(字寿山,海丰县人)在旁边一巨石上题刻了七律《游石山》:“石室云深古洞赊,乾坤今喜到天涯。涛声彻夜偕歌呤,山色腾空结露霞。人在壶中春浩荡,剑于阃外日光华。抒发了一代抗倭名将登山探幽揽胜,把酒临风,挥斥方遒的豪情壮志。
  从洞“东南门”出来后,再往上攀登,途中树木葱郁,芳草萋萋,怪石嶙峋,形成了一片形状各异的小石林。在一块平坦的巨石上,刻有一棋盘图形,据说是廖和刘会友对弈吟酌之处。棋盘上面有一巨石,上有廖天佐题刻的一首缺字诗:“水尽山穷处,天空雪□时。桴因观海泛,酒□傲游赍。留石非供□,临题若寄思。圣明余暇日,有截和毛诗。”后人对该诗所缺的三字依次补充为“霁”、“以”、“赏”。从诗中不难看出,廖天佐面对“道不行”的社会现实,虽宁愿做一个宠辱皆忘、饮酒吟诗的隐士,然去国怀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情怀犹存。
  尔后,我们又绕过了几株小刺树,再登上了几块较为陡峭的石头,就到达了石厝山的顶端。游目四顾,层林尽染,树间小鸟穿梭鸣叫,山坡繁花似锦,田野披绿,“花动一山春色”;远眺大海,春水共长天一色,近观村落,空气同花香沉醉。须臾,我沿着弯曲的山道离开黎明洞,处处山坳都长满青草,几头牛正悠然地吃草。牧牛的是一位老人,他见我们从“黎明洞”下来,便热情地同我们打招呼,说:“若能补上廖天佐的缺字诗,就能通达他的思想。”老人见我对廖天佐的历史很感兴趣,便向我们讲起关于廖天佐和刘锷两位隐士的轶事:
  一则:清朝廷取得政权后,因州、县官屡荐,曾多次派人到“黎明洞”征召刘锷与廖天佐。刘锷和廖天佐每见有清官前来,即用棋局布设八卦九经道法,使来人一进石厝山如堕入迷魂阵,辨认不了方向,每次都无功而返。
  二则:时捷胜镇修建内城佛祖庙,因资金欠缺,镇里老大来“黎明洞”找廖天佐帮忙筹款。廖天佐一口应承,遂挖了一口井,人藏在井下,让人在井盖上放置99个铁鼎,每一个铁鼎垫上一层纸。廖天佐在井下作法,屡现奇迹,过往捷胜的商船都自行抛锚停行,待船老大上岸来乐捐后,商船才能顺利行驶。不过有一次,廖天佐作法时遇到一位船老大高手,这船老大向廖天佐发射一支飞镖,穿透98个铁鼎,廖天佐毫发无损,船老大只好上岸来,问廖天佐有何要求?廖天佐以实情告之,船老大随即捐了一大笔款,解决了修建内城佛祖庙的资金缺口。
  三则:廖天佐写了一本书,刘锷用的一口宝剑,遗留在“黎明洞”,至今失落在人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听完老人的故事,隐者的形象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益增我对“黎明洞”的向往和沉思。但是没有人能使走远的历史、往事、人物完全还原。只有怀古的心灵才能听到它所散发出的犹如天籁传来的低语,在这片前人走过的土地上汩汩流淌着:忧虑,悲痛,清雅,正气……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读、听“黎明洞”的“遗音”,让我人未离开石厝山情怀已怅然。踩着山坡的青青嫩草,阳光在草丛上闪躲,回响的足音竟然显得有些古朴和悠远……(陈辚)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通平古道觅古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