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岗古村落,位于汕头市濠江区马滘街道东南部,东临濠江,南濒南海,面积约4平方公里,人口7千多人。古村创建于700年前,古建筑遗存丰富,古民居保存完整,是粤东地区一处独具魅力的滨海古渔村。凤岗村素有崇文重教传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凤岗珍珠娘娘庙会和龙舟比赛享誉潮汕。2010年,“凤岗珍珠娘娘庙会”被列为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月,凤岗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古村落”。
凤岗村,古称“鸡冈”、“鸡岗”,依山傍水,藏风聚气,山形似飞凤,因山而得名,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达濠城建成重新核登地名时改“鸡”为“凤”。据《汕头市濠江区地名志》记载,元延祐六年(1319),有郑姓人家到此定居,以捕捞煮盐为业,几百年间乡兴族旺,蔚成大乡。凤岗村按照潮汕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布局,依凤岗山而建;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现存古建筑主要为清末、民国时期,基本保存完好,错落有致,古朴简约,体现着浓厚的宗族观念。 凤岗古渔村所处的位置,正好位于濠江的最宽处,江心有一小岛,形如爬龟,是为龟山;南去三里一片海滩,隆起几道丘陵,形如蟒蛇,是为蛇头滩,构成了濠江的重要门户“龟蛇守濠江”,成为一大景观。凤岗村境内古树参天,奇石出岫,山、海、湿地的秀丽景色,成片传统民居掩映其间,清幽的石板路、风光风情独特,加之奇石、古榕、古井以及独特的凤岗妈民俗文化,汇集一处潮汕乃至岭南地区少有的旅游胜地,正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到此观光、休闲。
民居建筑 按地貌来分析,凤岗村的所在地原应为岛屿,四周山环水绕,盐田港汊,阡陌纵横,民宅依山而筑,延伸至海边,一个典型的潮汕古渔村群落。就村居的建筑风貌来说,有两个最主要的特色:一是承袭了宗族封建道统;二是体现了渔村的生活习俗。 凤岗村古民居建筑的总体风格是承袭了潮汕建筑文化中的封建道统。潮汕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多次南移汇聚,凤岗也不例外,不论迁移的过程如何曲折,其宗族文化仍为中原人文之一脉,体现在建筑上是以宗祠为中心的合族聚居模式,“潮州厝,皇宫起”揭示了中原文化的渗透。凤岗村的聚落群必围绕宗祠为中心,宗祠则是“四点金”格局的大型建筑,民宅则依次环绕,前低后高。凤岗村现有四大祠堂,均为“郑氏宗祠”,整个村落都依其宗族理念、风水讲究及美学需求来营建。这些建筑,大致成于清代中叶,斑驳的照壁、高耸的屋脊、精致的窗棂、古朴的天井,无不透露潮汕文化的传统特色。
凤岗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几百年的历史演进,凤岗人对家园的守望和眷恋,也无不在建筑物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其一,井是命根。这里有一俗谚:“凤岗借米无借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凤岗村淡水奇缺,自古村民饮用水都依靠打井,但打出的井不一定好用,故乡里几眼甘甜的古井成为族人的命根。全村最著名的井是“妈宫井”,在妈宫庙之东,呈正方形,条形灰岗岩所砌,几百年来泉涌不息,水质甘冽。这些井有一独特之处,由于沿海常有台风,凤岗屡遭海潮所淹浸,但潮退之后,井水依然甜美,亦为一奇。其二,由于受地形所限制和生产上的便利,凤岗的民居还呈现了小径多且曲折的特点。历史上凤岗的主要产业是浅海捕捞、海水养殖以及少量的旱园种作,家家都是几种劳作兼而有之,所以,住宅的建设除了按古制之外,还要满足生产劳作所需,特别是靠近海边的民居不大讲究朝向,路道呈弧形且内外结构都是从实际和方便于生活出发。门口或堆着贝壳或晾着鱼网,男人修着竹排,女人补起鱼网,这样很有情趣,更体现了潮汕渔村的独特韵味。走在古韵盎然的凤岗村,浆声帆影,诗情画意,每一处建筑都经过光阴的磨砺,让人去追寻逝去岁月,抒发思古之幽情。
民俗文化 就源流而言,凤岗村的民俗文化是从属于潮汕文化的,神明崇拜、婚丧喜庆、时年八节的仪俗与潮汕其他地方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里有一个影响很广的民俗现象——凤岗妈崇拜。 凤岗妈崇拜源于妈祖崇拜和珍珠娘娘崇拜。妈祖是沿海民众最尊崇的海神,几乎所有的渔民都把源于福建湄洲的妈祖当作保护神;而珍珠娘娘则是潮俗中专门佑护婴幼儿的保护神,尤其是在小孩麻疹时(旧时小孩出疹有一定危险性,麻疹称“出豆”、“珍珠”)。凤岗妈是这二方面的结合体,但意指范围更广泛,是地域民众诸神崇拜的综合表述。 关于凤岗妈,在达濠古镇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趴在江心的神龟(即龟山岛)蠢动起来,想爬到濠江的出海口——门嘴,把濠江的门户给堵上。达濠是鱼米之乡,峡湾是天然的港湾,如江口封堵,将成死港,渔盐业尽失。在这关键时刻,凤岗妈化身为一只雄鸡飞上山岗,引吭高歌。神龟以为天亮了,吓得不敢动弹——永远蹲守江中,这样达濠良港保住了。 这个传说把神明崇拜和民生需求结合起来,十分人性化,为凤岗妈崇拜造就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和心理亲和力。而今,每年正月十七是祭拜凤岗妈的圣日,规模之大、信众之多、膜拜之虔令人咋舌,成为潮汕地区一道人文景观。 关于庙会起源何时,已不可考。相传几百年前的一个正月十六夜,凤岗乡的几位耆老同得一梦,梦中妈祖金身降落本村。第二天大家凑在一起同叙梦境,十分惊异,遂倡议设炉供奉。按惯例,香炉应面向南海,但安炉次日,香炉竟不翼而飞,经村民寻找才发现香炉移到面北之山腰上,大家以为有人恶作剧,把香炉请回原位,但第二日又出现这种情况,如是者三,乡民觉得有异,请来风水先生堪舆,方知面北之处正是凤岗山龙脉宝地,于是乡人集资修建了妈祖庙。从此凤岗妈祖显灵的传说广泛传布,四乡六里前来祭拜的香客络绎不绝,逢年见增,规模不断扩大,成就今日之盛。每年正月十五至十七日,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成为粤东地区极具影响的民俗活动。这项民俗活动至今沿习着许多独特的仪轨和程式,如“活鸡活鸭上供桌”、“赛酥糖塔”、“争插头炷香”、“祈福挤石门”、“红桃粿求丁”和“连天炮”等。 凤岗妈庙座落于凤岗山北侧,面向村居背依濠江,四周是老榕树和相思林环绕,景致优美。庙不大,仍称“珍珠娘娘庙”。前有一水池,左右各凿井一眼,水井之侧有两巨石,高逾二丈,一若龟一若蛇,是为护法龟蛇。在这里登临览胜,极目江天,心旷神怡。
湿地公园 凤岗妈湿地公园地处濠江出海口,集江、海、湖、山、湿地、古庙、古村七大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积淀着以凤岗妈为代表的厚实的民俗乡土文化。公园规划占地逾2.3万平方米,规划设计根据滨海湿地以水见长的个性和特色,以“一轴三区域”展开,即以凤岗妈文化为主轴和核心,湖泊湿地、沿江沿海、古村山道三大区域。首期湖泊湿地区域又分入口庭园区、栈道漫步区、塑像祈福区、湖堤休闲区、广场活动区、民俗文化展示区、亲水怡乐区七大景观区,通过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互为依存依托,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新园林山水。 凤岗薄壳 薄壳,学名寻氏肌蛤,贝类海产品,因壳薄故名。它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湾或岛屿的滩涂中,喜群聚,常成片粘连在一起,用足丝(俗称锭)附着于泥沙中。成熟时雌性呈橙黄色,雄性呈乳白色。有野生和人工放养两种。薄壳养殖为潮汕首创,“凤岗薄壳”名闻遐迩,以粒大、肉饱、质甜著称。其肉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实薄壳的全身都是宝。 薄壳米味道鲜美,是颇具潮汕特色的食品佐料,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剔去肉的薄壳壳,既可烧成贝灰,用作建筑材料,也可磨粉加工成动物饲料添加剂,是高级的辅助饲料。加工薄壳米用过的汤水,经过滤可制成蚝油。泥锭泥水则是富含钙质和高盐度的有机肥料。
【旅游线路】 自驾游:驾车前往,可走磊广大道,再拐进达南路,过了濠江大桥(即马滘桥)朝着南山湾方向走,约几百米之后在第二个路口左拐。路口有一个古铜色的指示牌写着“凤岗古村落”。有导航的游客也可在地图上搜索“濠江区凤岗”,跟着路线走便能到达古村落。 公共汽车:乘坐汕头33B路公交车到凤岗站下车,步行进入古村落。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