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祥麟 -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8 10:22:12   浏览次数:44


  侯祥麟(1912.4.4—2008.12.8),广东省汕头人,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侯祥麟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1948年就读于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代室主任,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主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代院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4月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

  侯祥麟是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组织领导和指导支持了大量科技攻关,为国家填补了石油石化领域的许多重大科技空白,解决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事关国家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建议。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4月4日,侯祥麟出生于广东汕头。少年时,他同进步师生一道上街游行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欺压蹂躏。

  中华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侯祥麟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在读期间,参加到南京政府请愿、为前线将士募捐等活动。大学毕业后考取中央研究院(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生。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侯祥麟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侯祥麟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按照党的指示,在西南从事煤和植物油炼制液体燃料的工作。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侯祥麟受党组织委派,自费留学美国。留学美国期间,参加、组织爱国留学生的社团活动。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至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侯祥麟就读于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并获博士学位。

  1949年初,侯祥麟任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同年,在他和几名共产党员的推动下,在波士顿发起成立了 “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侯祥麟被选为常务干事。

  建国以后

  1950年6月,侯祥麟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燃料研究室研究员及化工系教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北京市委副秘书长。

  1952年秋,侯祥麟到大连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代室主任。

  1954年春,侯祥麟调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任主任工程师。

  1955年,侯祥麟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1958年,侯祥麟任石油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

  1958年,侯祥麟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72年,侯祥麟再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77年,侯祥麟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1978年4月,侯祥麟同志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1981年,侯祥麟组织石油化工方面的专家,研究探讨如何用好中国自产原油,在中国科协的委托下,主持了100多人参加的论证会,起草了《关于合理利用一亿吨原油的若干意见》上报国务院,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1982年,侯祥麟同志退居二线,继续担任石油工业部技术委员会主任。

  1983年8月,侯祥麟作为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率中国代表团赴英国伦敦出席了第十一届世界石油大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第一次参加世界石油大会。侯祥麟还率团参加了第十二届、十三届世界石油大会。在侯祥麟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申办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获得成功。

  1988年,侯祥麟作为第七届全国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他组织开展了科研体制改革的调研,完成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等报告,提出改进措施。侯祥麟和5位科学家联名给党中央和国务院写报告,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

  1994年,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侯祥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还发起成立了中国科技馆基金会,并担任会长。

  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设立资深院士制度。侯祥麟同时成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2003年5月,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委托,91岁高龄的侯祥麟同志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主持启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2008年12月8日20时36分,侯祥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主要贡献

  科研成就

  1957年至1965年期间,侯祥麟同志作为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解决了国产喷气燃料对镍铬合金火焰筒烧蚀的关键问题,国产航空煤油于1965年获国家新产品成果一等奖。

  侯祥麟领导研制出多种特殊润滑材料,满足了中国发展原子弹、导弹、卫星和新型喷气飞机的需要。侯祥麟还领导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使中国炼油技术在60年代前期很快接近了当时的世界水平,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历史,成功地突破了中国以外的封锁,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炼油技术的成长和发展。侯祥麟大力支持石科院研制新型催化剂,最终形成减压馏分油催化裂解新工艺,并推动该技术的中国工业化进程,实现了技术出口。

  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励。

  20世纪70年代初,侯祥麟排除干扰狠抓科研管理,组织领导了多金属重整、提升管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减黏、溶剂脱沥青、维生素二步发酵、顺丁橡胶、高档润滑油等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多项成果。

  2003年5月,侯祥麟主持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历经一年多调查研究,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科学分析了中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成为指导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能源行业战略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侯祥麟同志主编和参加编辑了《中国炼油技术》、《中国页岩油工业》、《中国炼油技术新进展》(英文版)、《英汉石油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等多部大型专著。

  1999年,侯祥麟在《石油炼制与化工》上发表论文《发展中的中国石化工业》,概述了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技术进步及作用、存在的差距及市场竞争的挑战。展望了2000年及2010年生产发展的目标,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4方面任务,以及在完成任务中技术进步应起的作用。

  成就荣誉

  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

  侯祥麟基金是用侯祥麟院士所获得的何梁何利奖金和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以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捐赠成立的。其宗旨是:为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鼓励优秀青年报考我国高等院校石油加工领域本科学习深造;激励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石油加工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毕业后继续在本学科领域工作的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立志献身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 

  侯祥麟基金奖每年颁发一次。

  奖励学科在基金《管理章程》和《评奖办法》中称为石油加工(含天然气)领域,是指石油炼制和生产石油化工基本原料方面的技术,包括工艺、化学工程、催化、催化材料、产品、分析、自动化、设备……。

  1986年曾获意大利通用石油公司颁发的第一届恩里科·马泰伊国际科学技术奖。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马太依国际科学技术奖(意大利)等多项奖励。


  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部级奖励成果580多项。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