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痒 -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8 10:22:21   浏览次数:85


  杜国庠(1889-1961)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曾在日本留学,是我国较早接触马克斯主义学说的学者之一。

  基本内容

  杜国庠(1889-1961)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曾用杜守素、林伯修等笔名。广东澄海人。1970年留学日本。1916年和李大钊组织“丙辰学社”,反对 袁世凯的帝制行为。同年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听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河上肇讲经济学,是我国较早接触马克斯主义学说的学者之一。其著有《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先秦诸子思想概要》、《便桥集》等。遗著编为《杜国痒文集》。

  人物生平

  时当1904年。杜国庠碰上爱才的吴先生真是他的造化。杜国庠父亲早逝,生活困顿。幸好母亲有眼光,节衣缩食,甚至典当衣物,也要供儿子进学堂念书。爱才心切的吴先生得知杜国庠的身世,主动提出让杜国庠跟在他身边免费读书。杜国庠在吴先生那里得到悉心栽培,接触了多种进步书籍,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1907年,在吴先生等一批家乡贤士的举荐下,杜国庠得到县邑同善祠的资助,东渡日本留学。

  到了日本,杜国庠一头扎进古中国文献和佛学等方面的书籍里头,他立志要在禅宗和王阳明的研究上独标一帜,有所建树。一次,杜国庠听了河上肇讲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可以这样说,吴贯因先生是杜国庠走向世界的引路人,而河上肇教授则是杜国庠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启蒙者。

  杜国痒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学者型革命者,是我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早年在东京留学时结识了郭沫若、周恩来、李大钊等革命者,从而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15年,杜国库跟那些爱国学生一起解散了受制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日华同学会”。第二年,袁世凯复辟,杜国庠与李大钊一起组织丙辰学社,声援国内的反袁浪潮。 1919年10月,杜国庠回国在北大等学校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1923年回到故乡澄海。

  杜国庠当年留学扶桑得益于县邑同善祠的资助,回乡后他倡建莲阳杜氏大宗祠的“书田制度”,从大宗祠的田产中划出部分田产,以资助杜氏子弟读书接受教育。邻近数乡,也纷纷效法。

  1925年,杜国庠出任澄中校长,与中共党员柯柏年一道进行改革,破格招收六个女生进学校读书,开澄海男女同校接受教育的先例。1926年3月,杜国庠接受组织的委派,出任金山中学校长。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进行多项改革,培养了许多革命人才。

   翌年“四·一二”事变,潮汕国民党反动派准备-血洗革命者。这天,汕头教育会议已经结束,在会议住宿处,跑来一个神色慌张的中年人,他说要找杜校长,听说杜校长刚刚离开大概回学校了时,不禁大叫一声:“坏了!”然后急急地往回走。这个中年人走在繁华的汕头马路上,四处张望来来往往的人流,心急如焚。突然,他看见杜国庠走在街边的骑楼下,兴奋地大叫:“杜校长,杜校长!”

  杜国庠回过头来,有些惊讶地问道:“阿金,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校长校长,不能回去了,他们要抓你。”阿金结结巴巴地把反动派要抓他的情况告诉杜国庠。昨天他在打扫教务处的办公室时,听到潜伏在学校里的反动派爪牙向他们的主子打电话。得知反动派要抓杜校长的消息,他悄悄地连夜从潮州赶来找杜校长。杜国庠被工友的阶级情谊所感动,吩咐他要小心,然后决定暂避乡间。

  幸好这个工友的通知,杜国庠躲过了一劫。反动派恼羞成怒,出告示通缉杜国庠。杜国庠隐藏了一段时间,直到南昌“八一”起义部队进驻潮汕才公开露面。

  大革命失败后,形势恶劣,杜国庠远走他乡来到沪上。在革命的阵营中,杜国庠为人谦和友善,做事严谨甚至有些古板,大家都叫他“老夫子”。他与当时在上海的左翼潮籍作家洪灵菲、戴平万、冯铿、许美勋、柯伯年、许涤新等交往甚笃,与蒋光慈、夏衍等组织太阳社,出版《太阳月刊》、《新流》等进步书刊,后又参与晓山书局和我们社的创建,出版了《我们月刊》,还以林伯修、吴念慈等笔名发表、翻译各种进步文章和著作,在左翼文坛影响很大。

  杜国庠和几个潮汕籍的左翼作家在从事革命活动之余,常常聚在一起,怀念家乡的风土人情。杜国庠接受先进的革命思想,长期与左翼进步文化青年为伴。他虽身处十里洋场,私生活却异常保守。他与妻子的女昏姻是凭父母主婚撮合而成的。发妻没有什么文化,一双脚还是缠过足的,但杜国庠不离不弃。年轻作家们时常开他的玩笑:“杜大哥,怎么不另起炉灶?”他居然还会红着脸。他诚恳地告诉年轻的作家们:“我自小出外留洋,后又为了革命四处奔波,全靠发妻独力养老扶幼,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后生仔(年轻人),革命也不能将良心革掉呀!”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张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