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 -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8 10:22:38   浏览次数:710


  彭湃(1896.10.22—1929.8.3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人士,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

  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汕尾市海陆丰 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在今汕尾市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原配夫人蔡索屏烈士(海丰县鹿境乡人),1928年就义。第二夫人许冰烈士(广东揭阳人),作品:《我亲爱的彭湃同志》,因叛徒出卖在普宁被捕,于1933年就义于汕头,年仅24岁。

  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生平

  孩童时代

  1896年10月22日,彭湃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城龙津溪畔的一个地主家庭。父彭辛,生母周凤(汕尾海丰公平人)。有兄弟姐妹七男四女。1901年(6岁)彭湃进海城七圣宫读私塾。1903年(8岁)进林祖祠小学读书。1906年(11岁)父与嫡母相继去世。1909年(14岁)进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青年时代

  1912年(17岁)彭湃与鹿境乡蔡素屏结婚。1913年(18岁)进县立海丰中学读书。1918年(22岁)春,离开海丰到广州广府中学上学。夏,东渡日本至东京,入成城高等预科学校学习日语和补习课程。1918年(23岁)5月下旬,彭湃回到海丰。6月中旬,被迫返日继续学习。9月30日,考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政治科。1919年(24岁)9月18日,加入建设者同盟,不久又加劳动者同情会。1902年(25岁)10月,在东京发起组织赤心社。11月,加入由日本人和朝鲜人在东京发起组织的戈思摩俱乐部。

  革命运动

  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革命时期,早年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海丰中学、广州广府中学等校读书。1917年夏去日本求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1年回到广州,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同时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0月在海丰县赤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会。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并任会长。

  大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参加两次东征。1925年5月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927年3月到武汉农讲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10月,澎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在“八·七”会议上缺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1月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任海陆丰工农民主政府委员长和中共东江特委书记。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冬任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被捕就义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社会评价

  中共中央得到彭湃等四同志就义的噩耗当晚,周恩来含着眼泪代表党中央起草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劳苦群众书》,油印后,于笠晨发往各地党组织,并通知各级党组织举行哀悼。

  1930年8月30日,彭湃等四烈士牺牲一周年时,周恩来以冠生的笔名在《红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彭扬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文章写道:“革命领袖的牺牲,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照耀在千万群众的心中,熔成为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一个被压迫群众热情,一齐奔向革命的火原,所以我们在四难得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的继续着死难的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汕尾故居

  彭湃故居座落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桥东社龙津河畔,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始建于清末,主楼两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仿西式建筑,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在故居东侧。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第一代东征到过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东征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加伦曾在此住宿、工作。

  原屋毁于1925年6月,1986年按原貌修复。故居东侧得趣书室,原是彭湃的书室。面宽三间,风火山墙,建筑面积96平方米。1922年夏,彭湃同志与妻子蔡素屏搬到这里居住,并在这里组织了六人农会小组。第一次东征时,周恩来曾在此帮助建立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中共海陆丰地委刚成立时也在这里办公。1928年3月被国民党军队烧毁,1958年按原貌修复。彭湃故居门前的龙舌埔旧址,原是一快长方形宽阔坪。1923年元旦,成千上万的农民聚集在这里庆祝海丰总农会成立。此后许多重要的集会都在这里举行。1927年冬,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这里举行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焚烧田契471088张,租簿58027本。它是海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纪念彭湃烈士

  为了纪念彭湃等烈士,我党曾在革命根据地的许多地方建立彭(湃)杨(殷)红军学校。如今,当年彭湃领导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活动的中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彭湃当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海内外中华儿女前来参观、凭吊以及举行各种教育活动。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李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