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志贞又名佘翰林,潮汕佘氏第十三世,初名伯梅,后改艳雪,号嵋洲。因其为清朝翰林院侍读学士,故人尊称为佘翰林。佘志贞德才兼备,著有《螭坳草》传世。
清代初生于潮州府澄海县蓬洲都渔洲乡佘厝上佘村(今汕头市龙湖区渔洲乡上佘村),其出生地祖宅即今太史第。幼年时为避清初动乱,随母移居揭阳县渔湖都塘口佘厝村,受教于村中名儒佘元起(顺治十一年举人)。顺治十七年(1660)赴广州乡试时,为不忘出生地而报籍澄海,遂中举人。现今汕头龙湖区上佘村还保留一座仿皇宫模式建造的佘氏家庙。康熙十八年(1679)进京会试,得中二甲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为不忘养育之恩,特建佘氏祠堂于揭阳塘口佘厝村东。
及后改左右赞善庶子,擢升侍讲、侍读学士,入值南书房,充政治、唐诗类函两局纂修官。擅长诗章,任职史馆达二十五年,每次召试或应制诗文,都备受康熙皇帝青睐,赏赐丰厚,名噪一时。传说康熙虽赏识其才,但嫌其名字过于脂粉气,于是赐名“志贞”,自此沿用。康熙廿二年(1683),潮州知府林杭学重修《潮州府志》,书成之时恰逢佘志贞家居,于是参与了后期的校订工作,并为志书撰写了序言。康熙廿九年(1690),佘志贞出任庚午科山东乡试主考官,录取四十九名举人,个中有十八人后来考中进士。康熙四十一年(1702),殿试考翰林,佘志贞名列第二。康熙四十二年(1703),奉命代祭西岳华山,沿途各省官员争先赠礼,他义正拒收。回京复旨后不久即病逝,葬于京师。
佘志贞德才兼备,著有《螭坳草》传世。《潮州先贤像传》说他“生平笃实温雅,奉职清慎”,嘉庆版的《澄海县志》则予以高度评价:“本朝邑人以文章擅科名者,志贞为最”。佘志贞名声鹊起之后,在潮州城内兴建府第居住,地址在今西马路钉鼓巷左畔,其后裔于是落籍海阳县(今潮州市区)。先前城内西马路东起义安路(新街头)、西到上西平路(名胜境)这一段,俗称佘府街。
佘翰林的传说故事
预知鸥汀惨案
佘志贞幼年时居住在澄海县蓬洲都渔洲乡上佘村。相传有一次,正直邻乡鸥汀背社庆演戏,佘志贞与母亲郭氏前去看戏,忽然眼前出现幻觉,只见戏台前观众均被人割去首级,佘志贞吓得哭着要回去,便把这怪事告诉母亲。母亲一听大惊失色,乡观众都来自鸥汀周边各乡,预测鸥汀背以及周边近日必遭大祸,隔天即带志贞离开渔洲乡逃难到了揭阳县渔湖佘厝村居住。事后果真发生了“丁酉鸥汀惨案”,周边官埭、渔洲、万吉西等乡村也受其牵连、死伤无数。惟独佘志贞与母亲才幸免于难。
蜈蚣救主
佘志贞少年时在渔湖佘厝村读书,传说有天夜里正在用功,忽然雷电大作,从屋顶掉下一条蜈蚣,已是气息奄奄。佘志祯见其可怜,便把蜈蚣捡起来,细心照料,还特地做了个竹笼,把蜈蚣养起来,一直带在身边。
康熙四十二年,佘志贞奉诏祭南岳。当时南岳衡山常有巨蟒作怪,危害附近百姓。康熙每年派人祭山,但每次前去的官员都有去无回。至祯到了衡山,正要宣读皇帝祭文时,突然巨蟒出现,张开血盆大口,咄咄逼人,情势十分危急。正在此时,旁边一只大蜈蚣一跃而起,飞向巨蟒,咬住巨蟒额头,直叮蛇眼,巨蟒立即毙命。据说这是佘至贞少年时搭救的蜈蚣前来报恩。
康熙皇帝见佘志贞祭南岳能平安回京,龙颜大悦,御赐三叠黄梁伞。祭祖时,仪仗可与皇帝相同。此后,渔洲、月浦、渔湖等乡佘姓祭祖,均擎三叠黄梁伞
杀九差与杀差狗
清乾隆年间,徭役苛重,潮州庵埠郭陇村的村民们早已被逼得忍无可忍了,决心给官差一番教训。一日,恰有十名官差进村抓人索财,便由乡里老大出面,假献殷勤,在祠堂里摆酒席把他们一个个灌得酩酊大醉,然后由事先埋伏在祠堂外面的一帮后生挥刀而入,一刀一个把差官杀了。其中有一个差官因拉肚子上厕,回来时在门外见到这情形,慌忙跑到衙门报讯。
杀九差案传到了朝廷,皇帝命佘翰林带兵来查办这件事。佘翰林顺路回家乡渔湖佘厝村探望母亲。母亲郭氏是郭陇村人,她心生一计,把针线悄悄地别在儿子的帅旗上。第二天早晨,佘翰林拔旗登程之前,发现了帅旗上的针线,忙问母亲是何用意。母亲就从头把官差在郭陇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儿子。最后还含泪说:“郭陇是娘的生身之地,旗连针,针连我,你要仔细思量啊!”
佘翰林明白了,回朝时他对皇帝奏说:“郭陇村民,贪杯成性,误杀差狗下酒,并无杀九差之事。只因潮汕方言‘九’与‘狗’同音,才把事情讹传了。”皇帝信以为真,也就不再追究了。
牛耳与龙耳
有一天,康熙与佘志贞在一起闲谈间,论及人的面相寿命时,康熙问佘志贞:“听说人的耳朵大小,与寿命有关,是何说法?”志贞道:“两耳垂肩,不仅寿命长,且大富大贵;耳朵短小,必定寿源不济。”康熙见说,龙颜不悦,反问道:“即是如此,为何卿家耳朵反比朕的耳朵大?”佘志祯自知失言,忙跪下道:“皇上乃真龙天子,微臣为皇上当牛做马,当然是龙耳小,牛耳大。”康熙见他急智多才,也不怪罪,把手搭在志贞肩上道:“卿家不仅有才气,且福气也不浅”。史载,佘志祯祭南岳归京不久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