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元 -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8 10:22:55   浏览次数:537



    唐伯元(1540-1597),男,汉族,字仁卿,号曙台,广东澄海县苏湾都仙门里(今属溪南镇人)。生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崇奉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新理学即所谓“心学”。   

    唐伯元的一生是以清节知名的一生,也是在治政和治学上都很出色的一生。《明史•儒林传》说他是“岭海士大夫仪表”。在他青少年时期,明代的复古主义文学正当高潮,他也学有所就而受到肯定。就如他自己所说:“言文者争治左、国、史、汉,以取荣誉于时,至嘉、隆尤其。余少时偶读一二家而喜之,间有论著,人称能焉。” 嘉靖四十年(1561年),唐伯元22岁,考中了举人,三年后,赴京赶考。不第,唐伯元落第后独自到石墉住了数月,每天帮吕怀修订《历纪古义》,师徒相外甚洽。唐伯元从吕怀处接受了湛若水的学术观点,并使之更具实践性。他认为心性(或曰天理)是以物为载体的,离开物,心性便无从谈起。他把物限定在“峰、家、国、天下”,最终目的仍然在于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过了三年,万历二年(1574年),唐伯元终于得中进士。从此以后,唐伯元踏入仕途。   

    半年后,唐伯元被委任为江西万年知县,由于他以民为重,施政有方,所以一年后调离时,百姓还为他立了生祠。唐柏元离开万年,到泰和任知县,唐伯元在泰和五年,以三罗为典范,清廉公正,克尽职守,很受当地士民推崇。周光镐的家人曾上京路经江西,闻当地人士称颂唐伯元,不禁高兴地去信说:“彼中人士颂足下政泽,前百年未有也。”“知足下宅心纯粹,政事自与时吏迥别。”被贬为海州判官。万历八年(1580年),唐伯元调任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不久升任尚宝司丞。因与吏部尚书杨巍学术观点相同,被推荐为吏部员外郎,后升考功、文选郎中。任满,本可升任太常少卿,但上疏请求罢官回乡。泰和百姓也为他立了生祠。  

    唐伯元也为朝廷上书。万历十二年(1584)御史詹事讲疏请王守仁从祀孔庙。首辅申时行等也以表定王守仁的功业、气节、文章为由支持从祀建议。明神宗也已表示同意。应该说,王守仁针对当时思想领域言必程朱理学,使学术僵化,学术界死气沉沉的情况,针对一般读书人都把程朱学说当作获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知和行完全脱节的流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致良知”新学说(哐称阳明心学),一下子打破了学术界的僵化局面,的确使人耳目一新。这种新学于嘉靖年间已开始流行,隆庆以后南方各省几乎没有不改从新学的。但是,阳明新学的后学者却过于反程朱理学的权威,一味肯定自我,以至于以自我原则荡轶礼法,渺视论常。为此,唐伯元出于维护封建法则,巩固封建统治,毅然呈上《争从祀疏》,坚决反对王守仁从祀孔庙。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几天后,明神宗竟承认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了神宗的信任。由于神宗的信任,他一回京就到专掌皇帝宝玺、符牌、印章的尚宝司任司丞。第二年,母亲去世,他匆匆回潮守制。在此期间,他在西湖山北麓建了寿安寺,在南岩下建了紫竹庵,有时也在郡守和朋友们的邀请下,游山玩水,闲吟酬唱。但守制期间的时间和精力主要还放在撰写《礼编》一书,目的就在于匡救世风。这是一部28卷的大部头,前后共花了5年工夫。   

    后到晚年,唐伯元决定辞官归隐。   

    唐伯元回到潮州,筑醉经楼于潮州府城西小西湖上,在西湖山北麓的寿安寺旁建了居室,种了梅花,命名为梅花庄,过清贫生活。他又在雁塔下,筑了钓鱼台,常披蓑戴笠,孤坐垂钓。有时,也还勉强伴陪着地方官游湖吟诗。为岭海士大夫所敬重。但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就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秋后寂寂地离开了人世。据《明史》所载,第二年,神宗甄别吏部郎官,又想起这位官价不高,但却耿直得可爱的唐伯元,下诏起用为南京部职。但传诏到潮州,唐伯元死已逾年。天启五年(1625年),明熹宗追封他为太常少卿,并赐赠“理学名卿”巨幅横匾。 唐伯元的确学问很深,著述甚丰,著作包括奏疏、序文、书信及家训等,编为《醉经楼集》6卷;他还编辑注释了《二程语录纂》、《礼篇》、《易注》、《铨曹仪注》、《阴符经注》及《白沙文编》、《礼编》、《道德经注解》等十多部著作,诚不愧为一代“理学儒宗”。他的诗歌也写很很好。作为理学家,其诗的确难免“沉酣六经之津液”,但能去其糟粕,不事雕琢,自然和幽。如《官人行黄梅道中为役夫述》有句“前岁树皮尽,去岁草根绝“,诉说荒年之悲惨,明白如话而不失雅致;《新移芍药台上》有句“旧蕊支新蕊,深红间浅红”,
描述芍药之形态,清淡素雅而不失绮丽,都颇可见其功底之深厚。

    牌坊街——唐伯元“理学儒宗”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理学儒宗坊,在大街。为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唐伯元(1541-1598),字仁卿,号曙台,澄海苏湾都人。唐伯元的一生是以清节知名的一生,也是在治政和治学上都很出色的一生。《明史•儒林传》说他是“岭海士大夫仪表”。唐伯元的确学问很深,著述甚丰,有《易注》、《礼编》、《道德经注解》等十多部著作,诚不愧为一代“理学儒宗”。

    “理学儒宗”坊原在太平路羊玉巷口。坊北镌“铨曹冰鉴”。 “理学儒宗”左坊眼镌“赐环礼部主事”,右坊眼镌“钦差主试湖广”;“铨曹冰鉴’左坊眼镌”特起文选郎中”,右坊眼镌“简右尚宝司丞”。下横梁两面同镌有“万历甲戌科进士崇祀名宦乡贤唐伯元”。


    儒宗:儒者的宗师。铨曹: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冰鉴:比喻明察。

    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系四柱三间三楼石坊。明间雀替为石雕龙,其上承托下枋;下枋之上为花枋,其中间为双面镂空精雕细琢的二只小石狮,左侧为石雕鸟类,右侧为羊;花枋上方为阳刻惟妙惟肖的鹤、鸟等动物之中枋;中枋之上为上花枋,镌刻遒劲有力的楷书;其上为双面镂空石雕人物的定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定枋承托匾额;次间下枋之上各为双面镂空石麒麟一对。

    坊于1951年拆除。2009年按原貌原址重建于太平路羊玉巷口北侧。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周光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