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学宫 -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4 08:51:07   浏览次数:327

  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韩祠路7号,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培养莘莘学子的最高学府,属于半学半政的教育组织机构。揭阳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800多年来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现存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也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处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文保单位。2013年5月,揭阳学宫被正式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揭阳学宫

  学宫概况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揭阳复置县,设县治于玉窖村(今榕城区),同年创建揭阳学宫。揭阳学宫从宋至清,经过规模不同的35次修缮、调整和扩建。清光绪二年至七年(1876-1881年),由当时知县夏献铭主持,经长达6年的修缮和改建扩建,这次重修奠定了现在中轴线为孔庙、东西为县学及配套设施的三路建筑格局。

  揭阳学宫占地规模为华南诸学宫之冠,是全国府县级最大的学宫。作为封建社会揭阳的唯一官学,揭阳学宫自宋至清培育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为揭阳赢得“文化之乡”美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由于历史上的兵燹天灾,文革期间的拆毁、改建,使揭阳学宫整体呈现破旧、局部濒危状态。

  1986年6月至1991年12月,揭阳县人民政府对学宫进行了局部修缮。2007年12月28日,揭阳学宫进行全面修缮,重建被拆除、毁坏的建筑,恢复到清光绪二年重修时高台基宫殿式的三路五进、左右对称的建筑规模和布局,展现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

揭阳学宫棂星门

  建筑布局

  揭阳学宫现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我国较大的一座孔子庙堂及官学建筑。其中,以大成殿等主体建筑为核心的学宫建筑群,布局对称、规则、方正、直线,形成一种极为庄严肃穆的布局形制,延续了我国古代庙学一体建筑功能和格局。各座单体建筑之间,局部和整体之间,既有变化,又相协调。各部分又互相衬托,渐变多于突变,联系多于对立,这种布局手法,正是孔子儒家学说所提倡的中庸、和谐、温和理念在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照壁」照壁是现存孔庙的前列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位于棂星门前,分三间,中为明间,正面镌嵌瓷雕“鲤跃禹门图”。两边次间左右图案各雕鹿鹤相望,鹿开口而鹤含筹。照壁背面嵌花岗石刻横匾一方,上有被揭阳人列为五贤之一的明代兵备道楚人杨芷所书“太和元气”四个大字。传说此四字是比喻孔子思想如太空天体循环往复,永恒长存。只可惜原版的照壁于1969年被毁,而现在看到的照壁是1984年按原图重新修复的。

  「棂星门」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棂星即天田星,主司人间文运。设此门寓意孔子乃文星下凡,尊孔子“与天地神祗并重”。纯石结构的棂星门,六根石柱间隔为三门,柱顶端为宝顶,两侧皆为云枋龙首。进入棂星门,即为泮池。泮池两侧各门以通左右建筑,右为“金声门”,左为“玉振门”。

  「大成门」过泮池拾级而上,即为大成门。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原名戟门。大成之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大成门屋脊正中置一蓝色宝瓶,左右各塑一鳖鱼吻脊。“宝瓶”与“保平”谐音,取的“保境平安”之意。大成门两侧各有一厢房,东为“名宦祠”,至清末共设14位地方名宦牌位以供祭祀。西为“乡贤祠”,至清末共设36位地方贤人牌位以供祭祀。面阔各三间。其次左右又有库房各一间,形成倒座。

  「大成殿」从大成门跨过一个天井就是揭阳学宫的核心建筑——大成殿。作为孔子神像所在地,大成殿不仅是全庙的核心,也是庭院的主体,四周循序渐进的门、廊、庑,都竭力突出孔庙的主轴即大成殿。它面阔五开间,正前方设御道石。大成殿内的四根大石柱上,盘踞着四条木雕巨龙,栩栩如生。据说这四条龙在“文革”时期曾遭厄运,差点被化为灰烬,所幸文物工作者将这几条龙抢回来悄悄藏于地下室。但其中一条龙的头颅已被烧掉,大成殿西南面这条龙的头部是揭阳籍省级木雕艺术家郭燕腾先生仿制补上去的。

  「东西庑」大成殿前天井两侧分别是东西庑,原为供祀历代继承发掘孔子儒家学说而较有成就的先儒牌位。西庑现辟为“揭阳出土文物展览”,介绍在揭阳境内出土的自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各种文物;东庑现辟为“科举考试展览”和“孔子儒学展览”。紧接东西庑以北为东西斋,是东西庑的延伸建筑,将大成殿、崇圣祠构成封闭式庭院建筑,寓意孔子弟子众多,儒家学说源远流长。

揭阳学宫泮池

  历史作用

  揭阳学宫作为儒学的教育场所,政府教育机构,按典制必须配定师职和学额,然府、县志中对宋元时期这方面的记载不详。到明清时期才有较详细的记载。明代学宫县学配设有教授、教谕、训导各1人。清代只配设教谕、训导各1人。任教职的人员多为贡士,少数为监生、举人、进士、儒师。至于学额,据乾隆《潮州府志·学校》记载:揭阳县学岁试原额入学文童15名,武童15名,科试文童入学15名,雍正三年广额20名。乾隆三年建丰顺县乃割揭阳学额2名入丰顺,额定18人。而在清光绪《揭阳县续志》中提到咸丰八年戊午以合邑捐输永远广额1名,共19名(此学额数在当时潮汕各县中属多的)。

  学宫县学推崇“忠君尊孔”,课生员以经史律诰礼仪;朔望习射;日习名人法贴500字;习九章法。明以后之县学仅办春秋祭祀习礼及生员晋拔事宜,讲习考课诸事悉归书院。县学生员每三年考两次,第一次称岁考,第二次称科考。岁考和科考都分为六等,岁考成绩优秀者可以晋升为廪生、增生。科考成绩优异者列为“科举生员”送省参加乡试。另外县学每两年取一名岁贡生,每十二年取一名拔贡生。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科举是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的鼎盛证明学校教育的成功。自宋代揭阳开辟学宫为县学以来,揭阳科举人才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宋代揭阳中进士14人,元代2人,明代32人,清代文进士10人,武进士14人。明清两代揭阳中举人近300人。

  晚清,全国掀起革除旧学,创建新学的浪潮,学宫县学被废止。但历代修建起来的学宫院舍、学产对于发展新学仍起着重要作用。民国时期曾先后在原学宫校舍设县立简易师范、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元龙镇中心国民学校、毓秀高等学校、文华学校等。

揭阳学宫大成殿外部

  革命旧址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三次在揭阳学宫居住和办公。1925年3月和11月,国民政府东征军第一、二次东征进入揭阳,周恩来同志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均在揭阳学宫崇圣祠,并在此主持过有重大影响的政治部会议,通过《军队经过地方政治工作案》、《组织行营医院案》两项决议。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入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指挥部领导人进驻崇圣祠,在周恩来同志的指导和主持下,本地第一个红色政权“揭阳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在学宫大成殿成立。

  1978年,揭阳学宫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公布为广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命名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是省内唯一一处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揭阳学宫也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揭阳学宫大成殿内部

(编辑:admin)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饶平雷音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