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禅寺,位于汕头市濠江区大瞭望山的青云岩风景区内,系粤东名刹之一,也是汕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对外开放的佛教胜地。青云岩景区依山傍海,水秀山明,泉水淙淙,环境清静优美,摩崖题刻琳琅满目,庙宇寺观建在云岩之间,历来有“海国风光第一山”之美誉。 元至正年间(1341-1370年)广西提点、潮籍名贤黄田翁(潮阳波美人)署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至今仍装金悬挂于大雄宝殿上。由几块巨石叠成青云岩石室,内有石雕古佛,传说为本寺之发祥地。 据清光绪十年《潮阳县志》以及寺中碑刻记载:该寺原称“青云禅林”,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由达濠富室纪敦本堂舍地肇建;明万历三年(1575年),纪氏复舍田纳粟以助香油之资。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住持释赞良等重修。由于寺庙地处山岩之间,环境清静肃穆,前人又称此地为“丹丘”。潮阳武举林天章题署山门匾额“云岩禅林”,并撰联勒石“禅门法护通三界,海国风光第一山”,至今犹存。青云岩巨石之上,有清代咸丰年间贡生张国栋邀文明诗侣题刻的“自然云构”、“青云得路”、“共登”和诗词题咏,琳琅满目。此寺还有长年不竭的古井以及奇石古树,均为历劫幸存的珍贵文物古迹。 岁月沧桑,几番兴废。1949年前后,青云禅寺已残破不堪;尤其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推残严重,一派荒芜。1980年,澄乐法师重返古刹。1982年秋,曾驻锡于此的香港名僧定因法师驾临寺,目睹楹蛀墙危,倡仪修建,得到当地政府和善信的支持,重建大雄宝殿。1984年八月初四,在建设过程中,八旬住持释澄乐圆寂,法席空虚。半年后,释定根法师任住持,继续重建大雄宝殿,扩建天王殿,修建玄帝古庙,创建塔院等,于1986年竣工。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了匾额“青云禅寺”,著名画家潮阳人陈大羽、著名书法家商承祚、秦萼生等分别为寺庙题词或撰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佛教事业也兴旺发达。青云禅寺后来作了进一步的整修和拓建,沿中轴线依山构筑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藏经楼,配套建筑有法堂、方丈堂、客堂、塔院、钟楼、鼓楼、僧舍、斋堂等等,飞檐翘脊、红墙琉璃瓦,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与高岗上的亭阁、两侧的汉白玉千佛宝塔、山巅的雷达气象塔互相辉映,别具滨海名刹的独特风采。赵朴初、启功、胡绳、商承祚等名家以及明赐、茗山、遍能、定因等诸山长老所题的墨宝,潮汕当地名士所撰诗联,给古刹增色不少。 这几年,青云禅寺又分别增建和扩建了大雄宝殿和佛堂,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佛宇寺群。佛寺的左侧还有真武庙和关帝庙。真武庙奉祀的是道教的神主玄天上帝。此庙建筑年代也很早,现庙中仍保存着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铸造的重150公斤的大铜锣和大铜鼓,这正是道教专用的庙堂乐器;殿堂正中,还挂有雍正七年(1729年)汤宽题献的牌匾。关帝庙供奉着代表忠勇仁义的关帝塑像,这是儒家道德风貌的代表。这一大片禅林寺院,既有供奉释迦牟尼的佛教,又有玄天上帝和关帝庙,在这围墙和圆门内,真正是释儒道三教共处。来这里瞻仰和朝拜的有各种各样的民众,这里也反映了潮汕人信仰的非宗教性,在心理上只有“教神”而儒释道不分。这一点也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很有趣的社会现象。 【旅游线路】 公交线路:乘坐汕头8、16、35、37路公共汽车在「青云岩」下车,徒步上山到达景区。 自驾游:进入达濠境内沿磊广大道行驶,距离濠江区政府东南约1.5公里处进入景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