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 -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07 08:35:29   浏览次数:260

  清代之前,有关工夫茶的详细记载很少,然而奇怪的是,到清代以后,潮汕人之好茶,潮汕“工夫茶”之有名,潮汕人做茶叶生意之多,已经是尽人皆知了。清代的《潮嘉风月记》就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及瓷盘各一,唯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先将泉水贮罐,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后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最迟到明代中叶,饮茶已成为潮人民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殷富人家到普通人家,莫不如是。林大钦《斋夜诗》有“扫叶烹茶坐复行,孤吟照月又三更”句,在潮州出土的明代戏文曲本,如宣德《刘希必金钗记》、嘉靖本《荔镜记》、万历本《金华女》、万历本《苏六娘》中皆可找到凭证。此乃喝茶之风气。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的中心区域

  工夫茶、潮汕工夫茶、中国茶艺是三位一体的,潮汕工夫茶集中国茶道之大成。工夫茶发源于福建,后来发展到广东潮州,以及台湾等东南沿海地区,中心区域是潮州及其周边的汕头揭阳、普宁、丰顺、大埔、蕉岭县等地。

  潮汕地区的饮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宋代时期已有文人和官宦喜茶、论茶。

  明代后期,潮州饮茶渐次成风,逐渐遍及社会各阶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多有文字记载。

  清代中期以后,潮汕饮茶进入盛期,工夫茶流行。

  工夫茶正名

  工夫茶的名称,至迟在清代雍正年间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上。一开始,工夫茶是武夷山茶的一种品牌,举凡岩茶中制作精良者,都叫做功夫茶。

  “工夫茶”,有写作“功夫茶”。1979年版的《辞源》“工夫茶”条称:“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也作‘工夫茶’。”其实,按照潮汕方言来说,其发音为“gang夫茶”,应该写“工夫茶”比较准确。理由有四:其一,茶艺有茶叶品种之专有称移用,茶叶品种只有称“工夫茶”;其二,最早用于指茶艺俞蛟的著述称“工夫茶”;其三,“工”与“功”不能完全通用,用“工夫”称茶艺,除了费时间,精力之外,还有周到、细致、讲究的意思,这是“功夫茶”所不能取代的;其四,作为潮汕当地民俗,就应该按照潮汕话的发音规则与习惯。述及潮汕工夫茶的近代名人诗文,有丘逢甲的《工夫茶》诗;周作人《关于鲁迅三数事》中写道鲁迅喝茶“茶壶只是照例所谓急须,与潮汕人吃工夫茶所用的相仿”;冼玉清有“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梁实秋《雅舍小品·喝茶》称“茶之浓酽胜者,莫过于工夫茶”;何子满杂文集《五杂侃》有《工夫茶和活水》。诗文家对工夫茶的引用,也证明了“工夫茶”的称法。

  茶叶的传说

  传说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根据记载,茶叶在中国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支”。

  相传宋帝南下潮州

  宋帝南下潮州时从凤凰山经过,因为口渴,在林中采摘树叶冲水喝,喝后顿觉甘醇爽口。以后当地老百姓就专工栽培这种树,因而成为有名的“凤凰茶”。

  凤凰茶的品种、香型颇多,品质亦因季节而异,其中以“凤凰单丛”为最佳品。它的制作特别讲究,一定要在春季晴朗而凉爽的日子里于午后1-4时这段时间采摘,且采摘后一定要分株堆放在阴凉处,然后才初制加工。如果在雨天、晨雾或午荫的天气采摘,就制作不出单丛茶的香韵来。

  在凤凰单丛中,尤以凤凰山乌岽顶单丛茶的品质最优,向来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之称。冲泡时在几步之外便能闻其香味,饮之回味无穷,但可惜产量不多,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因此它的价格也是国产茶叶中最贵的。

(编辑:admin)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潮汕英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