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绣 -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0 08:58:15   浏览次数:514

  潮绣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与我国苏、湘、蜀、粤四大名绣比较,都显出自己技艺精湛的特点,故而它提高了潮汕的知名度。潮州刺绣艺术作为传统的潮汕手工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实用装饰品上。

  传说潮绣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其与黎族织锦同源。潮绣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此外,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也尤为人所瞩目,宜于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之用。

  据宋、元至清代潮汕地方志记载,潮州盛产蕉、葛、麻布和丝织品,故织绣工艺随之应运而生。《潮州志》载,韩愈贬潮时,提倡妇女外出时“以丝巾或皂布丈余盖头蒙面双垂至膝”,后人称为“韩公帕”。由此可见,唐代潮汕已有简单的刺绣工艺。到了明代,潮绣的图案与针法,已与现代大同小异。清代是潮绣的繁盛时期,“潮州妇女多勤纺织,凡女子十一、二龄,其母即预治嫁衣,故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见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人、潮州人,特别是潮州绣工为主,皆男子为之,精于女工,为其它省市所罕见。”(见《岭南丛述》)

  清乾隆年间,潮州有绣庄20多家,绣工5000多人。绣品源源输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一带,部分绣品供不应求。

  清宣统二年(1910),潮绣精品《郭子仪拜寿》、《狮子头》、《海龙王头》、《鹌鹑鸟》等荣获各级奖励,参加制作的艺人林新泉、王炳南、李和彬、王钟南、杜江宁、吴坤、洪钟等24人,被当地誉为“二十四刺绣状元”,名噪一时。

  1915年,潮绣精品被选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1923年和1925年,又两度送英国伦敦赛会,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潮人引以为荣。

潮绣

  解放初期,潮州13家绣庄组成顾绣(即苏绣)公会。不久,汕头市和潮州市成立抽纱公司并设顾绣部,负责潮绣出口业务。1956年,潮州市刺绣社联合成立公私合营潮州市顾绣厂,1962年正名潮绣厂,后与汕头市同平剧装顾绣社合作办厂。在此期间,潮绣厂曾派潮绣老艺人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使潮绣艺术得到恢复和发展。揭阳澄海、饶平、潮阳等地,均成立专业刺绣联合社。这些举措,促使潮绣艺术的发展。

  80年代初,潮绣先后为国家提供200多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和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潮绣品运销欧美、澳州、非洲和亚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

  潮绣按工艺分,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各具特色。

  1.绒绣。在各种丝、绸、缎上,以平绣针法用丝绒绣出平的画面;题材多为飞禽、博古,用作画片、挂屏等。

  2.钉金绣和金绒混合绣。钉金绣,又称金银绣;以金银线为主,绒线为辅的叫金绒混合绣。钉金绣针法复杂,有过桥、踏针、捞花瓣、垫地、凹针、累勾绣等60多种针法,其中“二针企鳞”针法为其他绣种所无。钉金绣运用垫、绣、贴、拼、缀等技术处理,可产生浮雕式的艺术效果。

  3.线绣。纯用丝线平面绣制。

  潮绣源远流长,在其发展史上,涌现了不少名艺人。国家也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广东省潮州市的林智成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编辑:admin)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揭阳抽纱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