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潮汕祠堂石雕艺术 -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0 08:58:20   浏览次数:616

  清代以来,潮汕宗祠建筑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潮汕城乡各地。作为潮汕古建筑装饰文化的组成部分,石雕装饰工艺也随之步入鼎盛时期。清代的潮汕祠堂石雕工艺精湛,特色鲜明,形象生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一份颇具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

潮汕祠堂石雕

  一、清代潮汕祠堂石雕的装饰布局

  石雕、木雕、嵌瓷,并称潮汕古建筑装饰工艺“三绝”。因材质、性能的差异,这三种装饰工艺在祠堂建筑中有不同的分布格局。其中,石雕装饰构件一般分布在祠堂门楼内外及檐廊梁架等处,而木雕则主要位于后厅及抱印堂梁架,形成“门楼石刻厅堂木雕屋顶嵌瓷”的装饰格局。

  门楼作为宗祠的出入口和宗族的“门面”,它在建筑功能意念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般讲究坚固而又美观、雅致而不失庄重。门楼采用石雕构件装饰,符合“致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工艺观以及宗祠门楼的文化品格。

  潮汕祠堂门楼石雕的装饰,大门正面和背面大体都按五个立面来设计。就门肚正面而言,包括门框上部及两侧墙壁为一个立面;门楼肚左右相向的墙壁为两个立面,三个立面都处于门楼最显眼的位置,一般都采用下疏上密,左右对称的石雕装饰布局。如己略黄公祠门楼的石雕装饰,门楣线以下至门槛线正面墙壁的左右两边,各装嵌二幅立轴式石刻落地书法石花板、左右相向墙肚则各装饰一幅长形阴刻石雕花草图,构件立面平整,构图简洁疏朗。门楣线以上,除门楣上方为石刻门匾外,落地石花板的上方则装饰浮雕人物石刻花板。门楼檐廊左右两个石柱梁架为另外两个立面。梁架以梁枋为中心叠装五层小型人物石雕构件,人物石雕构件间以云纹石刻柁墩相叠支撑屋顶横梁,并把不同人物石雕构件分隔连缀起来,梁枋的外端向下用石雕垂注装饰,倒悬于檐柱外;向上则由枋头挑出蔓草石刻构件承托屋梁,钩连与点缀上层梁架石雕构件,其构思缜密巧妙。为了使下疏上密的石雕布局得到均衡,并增添些许庄严和威武,大门两侧一般安置石鼓。有的门楼檐下左右侧还安置体量较大的石狮,如从熙公祠等。门楼背面一般也有五个石雕立面,但立面和布局构图一般较门楼前面要简约一些,此外,门肚石板的裙脚及内外石柱柱础多采用几何图形雕刻。

  概括来说,潮汕祠堂的石雕装饰以门楼为主,其装饰遵循人们透视的规律和习惯,体现以虚当实,以白当黑,下疏上密,对称均衡的原则,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注意协调钩连,呈现了整体感与秩序美。

潮汕祠堂石雕装饰

  二、清代潮汕祠堂石雕的装饰语言

  石雕作为潮汕祠堂建筑中的装饰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清代的祠堂建筑的石雕装饰设计,大多通过象征、谐音、典型等手法,表达迎祥接福、劝学致仕、建功立业等宗族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其主要图案类型有纹样、植物、动物和人物等。

  1、纹样:祠堂石刻纹样主要有云纹,代表瑞气;盘长纹,为无头无尾、无始无终的盘曲编结线,象征福寿延绵。

  2、动物:主要有龙凤,为吉祥瑞兽,象征美好喜庆;麒麟,象征仁慈吉祥,寓麒麟送子之意;鹿,与禄同音,表达富贵繁荣之意;喜鹊,喜庆来临的征兆;鹤龟,吉祥长寿的象征;狮虎,镇宅驱邪,喜庆祥瑞的象征。

  3、植物:主要有牡丹,富贵的象征;梅,代表高洁坚强;兰,代表忠贞友谊;菊,代表坚强高尚;竹,代表气节坚贞,虚心向上;灵芝,代表吉祥;莲花,代表圣洁清廉;蔓草,象征茂盛吉祥。

  4、人物:主要有福禄寿三星、和合两仙、八仙以及花木兰、穆桂英、郭子仪等历史人物或小说戏曲人物。

  这些纹样、人物和动植物石雕分别按四种组合方式构成不同的石刻题材。

  一是谐音式组合,如以莲花和鱼组合,以谐音表示“年年有余”(年年富裕)。以一只鹭鸟和盛开的莲花组合,以谐音表示“一路连科”。以鹌鹑、菊花和枫叶落叶组合,以谐音表示安居乐业。以荷,禾和蟹组合,以谐音表示和谐等。

  二是“象征性”组合,常见的有龙凤呈祥,以龙腾凤舞和瑞云象征祥瑞之意;以长者携子仰望云端苍龙,象征望子成龙之意;以五只蝙蝠环绕“寿”字,象征福寿安康之意;以四合如意形为轮廓,内刻月季花簇,象征四季常青,前程似锦之意。

  三是“寓意性”组合,如以松鼠和葡萄组合,寓意子孙满堂;以寿桃、仙鹤和多籽的石榴组合,寓意多子、多福、多寿;以树上挂蜂窝,树下猴子骑鹿背,寓意封侯加禄等。

  四是故事性组合,故事题材多取自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小说戏曲。如赞美韩愈来潮州做刺史的“雪拥蓝关”;表现潮州七贤进京应试的“七贤上京”;赞美古代将相建功立业的“一举定州”、“凯旋归来”等。

  透过上述祠堂石雕装饰纹样及其组合方式,可以窥探到清代潮汕宗族社会的文化和精神追求。

从熙公祠石雕

  三、清代潮汕祠堂石雕的艺术特色

  潮汕的建筑石雕源远流长且各具特色,从潮汕城乡建筑遗存来看,唐代的潮汕建筑石雕以“简洁、古拙、粗犷”见长,而清代潮汕祠堂石雕则以“繁丽、精巧、灵动”取胜。

  繁丽,是指清代的祠堂石雕题材多种多样,装饰语言丰富且装饰构图实满,繁而有序;造型绚丽多姿,具有华丽之气韵,与潮州开元寺等为代表的唐代寺庙建筑石刻的简洁古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人物故事石雕作品在有限的画面上,以“之”字形、“S”字形布局构图,将诸多人物、景物有序铺排在“径路“上,组合成藕断丝连的故事图景,人物景物千姿百态,情节杂而不乱,是体现清代潮汕石雕“繁丽”特色的典型。繁丽是清代潮汕宗族社会夸势斗富的审美追求,也是清代潮汕祠堂石雕给人的整体审美感受。

  精巧,是指清代潮汕祠堂石雕在雕刻技术和构造上的特点。明清时期,随着大批宗族祠堂的建造,以及宋元时期古建筑的重修,潮汕石雕技艺日趋精雕细刻,并因借鉴木雕等姐妹艺术,而创造了浮雕、多层浮雕、沉雕、圆雕、平雕、多层通雕、双面雕等多种石刻表现形式,形成了精细巧妙的工艺特色,石雕技艺巧夺天工。无论是被海内外誉为石雕工艺“一绝”的从熙公祠的石雕牵牛绳,还是普通的浮雕石花板“一路连科”中的荷叶、荷花和鹭鸟,其浅磨细琢,凹凸有致、栩栩如生的造型工艺,均可为精巧两字作注脚,并令观者叹为观止。

  灵动,是清代潮汕祠堂石雕的另一个特色,祠堂作为传统的宗族活动场所,是宗族权力的象征,其建筑装饰一般讲究庄重。但是,由于近代市井文化氛围的影响,民间建筑工匠们却赋予祠堂石雕以灵动的形象和神态。福禄寿三星是祠堂常见的传统石雕造像,作为民间顶礼膜拜的神仙,其造型多肃穆而神圣,而我们现在仍能在清代祠堂见到这三樽民间吉祥人物,却大多是衣袂飘动、体态轻盈、笑容可掬。从熙公祠门楼的浮雕石花板“渔樵耕读”和“士农工商”,其人物造型不仅生动,更带着些许诙谐。将工商和渔樵作为祠堂石雕题材并赋予真实而生动的审美造型,这是祠堂石雕题材划时代的拓展,也是清代市井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折射。

(编辑:admin)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潮汕金漆木雕的特点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