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 -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8 10:22:21   浏览次数:845


  许地山(1893~1941),男,现代作家、学者。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现在徐闻县有他的故居。

  简介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开始创作时用“落华生”,古文中“华”同“花”,故为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作家,是一位在新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颇受好评的作家。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奇特,情节曲折力气,感情深沉真挚,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

  人物生平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民国二年(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民国六年(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

  民国九年(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民国十年(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民国十一年(1922年)2月10日,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小说反映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懑并给予深刻批判,充分显示“五四”时期新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同年8月,许地山与梁实秋、谢婉莹等到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

  民国十三年(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以“研究生”资格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当时大批文化人与青年学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许地山任常务理事兼总务。

  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4日,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作品特色

  他一开始创作,就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社会乃至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一方面,他忖身推人同情弱者,以此决定了他的情感色彩是现实的;另一方面,他以亲身所感所睹之社会不平而萌发改变现状之愿望.试图为这腐败的社会寻求一条到达光明的道路。因此,以其进入宗教的角度和动机可以感到:许地山是有感于人类的不平和人生的黑暗才走入宗教的。

  许地山的出世恰恰是为了人世,他那建立在现实苦难之上的宗教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许地山尽管熟诸佛道经典,却从来不想避世隐居,始终把改造社会、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简单朴素的信条贯穿了许地山的一生。其作品既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体悟和阐释,矧时也集合了他对基督教文化、道教文化乃至现实主义文化的多重思考和体认。接受佛学的虚空观,不是导向现实人生的否定和是非观念的泯灭,而是承认局限,敞开自我,拥抱世界。

  人物成就

  许地山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主人,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

  《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著作书目

  语体文法大纲1921,生活

  《缀网劳蛛》((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商人妇》(短篇小说集)呵住,1925,商务

  《空山灵雨》(散文集)1925,商务

  《换巢鸾凤》

  《无法投递之邮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学社

  《印度文学》(论著)1930,商务

  《解放者》(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道教史》(上册,论著)1934,商务

  《春桃》(短篇小说集)1935,生活

  《落华生创作选》(短篇小说、散文)1936,上海仿古书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1941,商务

  《萤灯》(童话故事)1941,香港进步教育出版社

  《许地山语文论集》1941,香港新文学学会

  《国粹与国学》(论著)1946,商务

  《杂感集》1946,商务

  《危巢坠简》(短篇小说集)1947,商务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51,开明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册)汇编,1923,燕大图书馆编纂处

  《落花生达衷集》编纂,1931,商务

  翻译书目

  孟加拉民间故事印度戴博诃利著,1929,商务

  二十夜间英国贝恩编,1955,作家

  大阳底下降英国贝恩编,1956,作家

  《落花生》(被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5课)

  人物纪念

  许地山故居

  许地山故居位于现徐闻县署前街的许地山故居建于清代,为砖木结构住房,门前有小院。掩映在众多民居中的许地山故居虽然不是十分醒目,而且带有庭院的清式古屋有些破旧,但还完整地保留着原有的风貌。由于许地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里必将成为文人墨客怀古之地。

  追忆我的父亲许地山

  《追忆我的父亲许地山》是许地山女儿许燕吉怀念父亲所作。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上一篇:陆丰清峰寺 下一篇:杜国痒